要说最近几年什么事情能让人又高兴又头疼,订婚宴肯定算其中一个。
以前听老一辈人说,订婚就是两家人坐下来聊聊天,长辈见个面,象征性地给点订婚钱,连饭都不一定吃。那种简单直接的形式,一杯茶,一个红包,甚至一碗面条,都能搞定大事。可现在呢,订婚可不像过去那么容易了。
一个普通的订婚宴,场地布置、婚纱摄影、宴请宾客这些“标配”一个都不能少,搞得像一场小型婚礼似的。当然,也有些人说,结婚毕竟是人生大事,场面做得隆重一点没毛病。
可问题是,这样的“隆重”背后,往往掩盖了一个事实:不少普通家庭的订婚和结婚仪式,已经成了攀比和消费的战场。一家花五千块布置场地,另一家就得花八千;一家摆十桌,另一家就得摆二十桌,生怕被人说不够排场。
到头来,订婚宴的初心反倒被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冲淡了。这就是现在的“订婚难题”:一边是年轻人想低调点办事,一边是家长怕丢面子不敢省;一边是商家拼命推销各种“仪式感”,一边是普通家庭为这些“必须品”勒紧裤腰带。
说到底,订婚宴本该是幸福的开始,可现在却变成了不少人头疼的负担。话说到这里,不禁让人想起一个流传了千年的故事——汉代“举案齐眉”的典故。东汉才子梁鸿因为品行端正、学识渊博而被人敬仰,但他与妻子孟光的婚姻却十分简朴。
婚后,孟光每天为梁鸿端饭,双手捧起盘子,小心翼翼,态度恭敬,夫妻二人虽生活清贫,但感情深厚,被后人称颂为“夫妻恩爱不重物质,重在情谊”。对比如今的订婚宴排场,人们不禁感叹,那些真正的情感内核仿佛正渐渐被形式和外在所掩盖。
回到现代社会,订婚宴的确很难再像古代那样简朴。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人就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,重新思考仪式的意义。梁鸿和孟光的故事启示我们,仪式的本质从来不在于有多华丽,而在于它能否体现两个人、两个家庭的真实情感。
再看看现实中的订婚宴,有人忙着定制几万块一套的婚纱,有人纠结到底该选5000块一桌的高档酒席,还是3000块一桌的普通菜单。可是,真正让人记住的,又是什么呢?
有一位熟人说过一件事让人印象深刻:一对新人订婚时,为了让场面更有“档次”,特地选了一家豪华酒店。但宴席上,年轻人低头玩手机,长辈们三三两两聊着天,几乎没人关心这场婚宴到底布置得多精致。
这样看似热闹的场面,反倒显得冷清和无趣。在如今的订婚宴背后,人们的看法早已分成了两派:一部分人觉得,婚礼和订婚仪式本身就是一次展现幸福的机会,怎么能马虎?
另一部分人则认为,这些仪式不过是资本的游戏场,真正在乎的人根本不会关注细节的豪华与否。不论哪种看法,或许有一点可以肯定:订婚仪式是否热闹隆重,最终也许只是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,而真正重要的,是婚姻生活本身。
至于那些繁琐的细节,也许会在某一天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。
